网站首页 >> 正文

警情通告

警情通告

校内报警电话

济南主校区:
0531-59556110

泰安长城路校区:
0538-6229110 6233110

济南历下校区:
0531-82629110

部长信箱:
bwc@sdfmu.edu.cn

防火防爆篇
日期: 2010-09-15   来源: 保卫处   浏览量:

(一)大学生为什么要了解防火知识

火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一种自然力,可以说,没有火的使用,就没有人类的进化和发展,也没有今天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当然,火和其他物质一样,也具有二重性,它给人类带来了文明和幸福,促进了人类物质文明的不断发展。但是,火也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火一旦失去控制,超出有效范围内的燃烧,就会烧掉人类经过辛勤劳动创造的物质财富,甚至夺去人们的生命和健康,造成难以挽回和弥补的损失。这种超出有效范围的燃烧称火灾。据统计,火灾是威胁人类安全的重要灾害,党和国家为了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和安全,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每年投入数十亿元用于防火工作。尽管如此,我国每年因火灾造成人员伤亡数量仍然很大,经济损失相当严重。大兴安岭森林火灾、深圳清河仓库火灾、北京东炼火灾、克拉玛依火灾等都震惊全国,损失十分惊人。

大学校园里,火灾也是威胁我们安全的重要因素。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大学里火灾比盗窃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要高出十几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我国1000余所全日制高校中,从未发生过火灾的寥寥无几。有的学校整座教学楼、实验楼、大会堂被烧毁,损失了许多珍贵的标本与图书,严重影响了教学科研活动的正常进行,甚至烧死同学的事例也曾发生。某医学院十名学生在某医院实习,1998年1月22日凌晨2时,因用电炉不慎起火,烧死5人,烧伤5人。至于在同学们的宿舍里所发生的小型火灾,则每年可达数千起之多,烧毁同学们的衣物、图书、烧伤同学们身体的事例,屡见不鲜。

1999年2月15日,正值除夕夜。某高校男生宿舍内几个未回家探亲的同学违反学校规定,擅自在宿舍内用液化气做饭。当春节联欢晚会开始时,他们都跑到对门房间看电视,未关闭灶具阀门。结果,因时间过长,饭烧糊了,胶管也烧断了,火将灶具和床边的书籍引燃,幸亏楼内的其他同学嗅到气味,起来将火扑灭,但仍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余元。肇事学生受到学校的记过处分,后悔不已。

1999年4月30日晚,某高校女生宿舍统一熄灯后,一女生在床上点蜡烛看书。深夜零点左右,该女生外出方便时,在楼道碰到熟人就闲聊起来。结果,蜡烛引燃床上物品,造成重大火灾。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少数大学生思想上没有防火安全这根弦,严重忽视学校的防火安全制度,法律意识淡薄,造成火灾事故,危害了公共安全。大火无情,法亦无情,他们应当受到法纪的处分。

江泽民总书记讲过:“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责任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同样如此,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是不可能有所作为的。

青年,尤其是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保护国家、人民和公共财产的安全。保护他人和自身的安全,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神圣权利和义务。了解、学习和掌握防火知识,协助学校做好防火工作,减少和杜绝火灾的发生,保障安全,是实现上述权利和义务的重要方面。如果火灾不断,危及人身和财产安全,又怎能完成大学期间的学习任务,继而担当起重任呢?因而,学习、掌握一些防火、火灾的基本道理和常识,对于维护国家、学校和同学们个人的安全,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

(二)燃烧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燃烧俗称“起火”、“着火”,是一种放热、发光的化学反应,它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要有可燃物质。不论固体、液体、气体、凡能与空气中的氧或氧化剂起剧烈反应的物质,一般都称为可燃物质,如木料、汽油、酒精、氢、乙炔以及同学们使用的书籍、纸张、蚊帐、衣服、被子等物品。

2、要有助燃物质。凡能帮助和支持燃烧的物质都叫助燃物质。如空气(氧气)、氯气以及氯酸钾、高锰钾等氧气剂。可燃物质被加热后放出的可燃气体与氧混合后才能燃烧。可燃物质完全燃烧,必须要有充足的氧气。据测定,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一般约占21%,一般可燃物质,在空气中的含氧量低于14%~18%,不会发生燃烧。

3、要有火源。凡能引起可燃物质燃烧的热能源都叫火源。如常见的火柴的火焰、油灯火、电火花等。要使可燃物质燃烧,需要有足够的温度和热量,各种不同的可燃物质,燃烧时所需要的温度和热量各不相同。

以上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并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燃烧才能发生。生活其中任何一个条件,燃烧就不能发生。有时在一定的范围内,虽然三个条件俱在,但由于它们没有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燃烧的现象也不会出现。

我们掌握了物质燃烧的条件,就可以有放矢地采取措施,有效地制止火灾的发生减少火灾的损失。

一切防火措施,都是为了防止燃烧的三个条件同时具备,不让它们相互结合、相互作用。

一切灭火措施,都是为了破坏已经产生的燃烧条件,不管采用哪一种灭火方法,只要能去掉一个燃烧条件,火就熄灭了。

(三)引起火灾的火源有哪些

火源是起火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之一,没有火源就不会起火,能引起火灾的火源很多,一般说来,可分为直接火源和间接火源两大类。

直接火源主要有三种:

1、明火:如生产、生活用的炉火、灯火、焊接火、火柴、打火机的火焰,香烟头火,烟囱火星,撞击、摩擦产生的火星,烧红的电热丝、铁块,以及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某些家用电热器、燃气取暖器等产生的火星。

2、电火花:如电器开关、电动机、电钟、变压器等电气等设备产生的电火花,还有静电火花,这些火花能引起易燃气体和质地疏松、纤细的可燃物质起火。

3、雷电火:瞬时间的高压放电,能引起任何可燃物质的燃烧。

间接火源主要有两种:

1、 加热自燃起火:这是由于外部热源的作用,把可燃物质加热到起火的温度而起火。加热自燃起火的情况比较复杂,常见的有:

(1)可燃物质接触被加热的物体表面,如可燃的粉尘、纤维聚集在蒸气管道上;棉布、纸张靠近灯泡;木板、木器靠近火炉烟道等,时间长了,被烤热起火。

(2)在熬炼和热处理过程中,由于温度末控制好,使可燃物质起火。如某学校用烘箱处理木质试件,温度过高,时间过长,引起了火灾。将可燃物质加热及堆积起来,如把刚炒过的米糠、瓜子、中药材等堆积起来,极易聚热引燃起火。

(3)各种电气设备,由于超负荷、短路、接触不良等,形成电流骤增,线路发热而起火。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接触电气设备的情况是很多的,超负荷、短路、接触不良等现象经常可以遇到,只要我们及时和完善处置,就可避免引起火灾。

(4)由于摩擦的作用,如轴承的轴箱缺乏润滑油、发热起火。

(5)辐射作用。如把衣服挂在高温火炉的附近起火;用纸做灯罩起火等。

(6)聚焦作用。如玻璃瓶、平面玻璃的气泡,老花眼镜,以及斜放的镀锌铁皮、铝板等,由于日光的聚焦和反射作用,使被照射的可燃物质起火。

(7)化学反应放热的作用。如生石灰遇水即大量放热,使靠近的可燃物质起火。

(8)对某些物质施加压力进行压缩,产生高温可引起柴油燃烧。

2、本身自燃起火:这是指在既无明火,又无外来热源的条件下,物质本身自行发热,燃烧起火。能自燃的物质,也有两类

(1)本身具有自燃起火的物质。如泥炭、褐煤、新烧的木炭和稻草、油菜子、豆饼、麦芽、苞米胚芽、原棉,还有沾有植物油、动物油的纱头,手套、衣服、木屑、金属屑和抛光灰等。

(2)与其他物质接触时自燃起火的物质。如钾、钠、钙等金属物质与水接触;可燃物质与氧化剂、过氧化物接触,如木屑、刨花、稻草、棉花、松节油、石油产品、酒精、醚、丙酮、甘油等有机物与硝酸等强酸接触时。

以上这些可能引起火灾的火源,同学们在学习、生活、科学试验中都可能接触到,但是,只要我们认识和掌握了它的存在和发生、发生的规律,认真对待,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它们严加控制和管理,就一定能有效地预防火灾的发生。

(四)火灾有哪几种类型各类火灾怎样选用灭火器具

凡失去控制,对财产和人身造成损害的燃烧现象,叫火灾。

按燃烧物的物质划分,火灾有五种类型,各类火灾所适用的灭火器如下:

A类,指含碳固体火灾。可选用清水灭火器、酸碱灭火器、泡沫灭火器、磷酸铵干粉灭火器、卤代烷1211灭火器、1301灭火器。

B类,指可燃液体火灾。可选用干粉灭火器、卤代烷1211灭火器、1301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泡沫灭火器只适用于油类火灾,而不适用于极性溶剂火灾。

C类,指可燃气体火灾。可选用干粉灭火器、卤代烷1211灭火器、1301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

D类,指金属火灾。目前尚无有效灭火器。

E类,指带电燃烧的火灾。可选用卤代烷1211灭火器、1301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

关于各种灭火器具的使用方法,灭火器具上都有说明,使用时同学们看一下即可了解。灭火器具类型很多,这里就不作介绍了。

(五)怎样打火警电话

救火必须分秒必争。发生了火警,首先要及时扑救,同时,要立即打火警电话,报告消防机关,使消防人员和消防车迅速赶到火场,将火扑灭在初起阶段。“报警早,损失少”就是这个道理。

火警电话是专用紧急电话,现在全国统一规定使用的火警电话号码是“119”这个号码,同学们应该熟记在脑子里。

怎样打火警电话呢?

第一,打电话时要沉着镇定。高等学校一般都设有总机,首先要拨通外线,听到外线拨音号通后再拨“119”。这件事看来很简单,实际上拨火警电话时常常出问题。如某校电教中心失火,拨火警电话时,不是直接往消防机关的“119”拨,而是往学校保卫部门拨,来回折腾几次,延误了十多分钟,以致酿成严重火灾。

第二,听到对方报“消防队”时,即可讲清火灾的地点和单位,并尽可能讲清着火的对象、类型和范围。

第三,要注意对方的提问,并把自己所用的电话号码告诉对方,以便联系。

第四,当对方讲“消防车来了”、即可将电话挂断,并立即派人在校门口和必经的交叉路口等侯,引导消防车迅速到达火场。

及时、准确地报警,消防机关在接到报告后,就可迅速地、正确地派出所在责任区的消防队,并针对燃烧物的性质,“对症下药”,出动消防车,投入灭火战斗。

(六)灭火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我们认识到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质、助燃物质和火源。前面我们已经介绍过灭火都是为了破坏已经产生的燃烧条件,只要能去掉一个燃烧条件,火即可熄灭。根据这个基本道理,从灭火斗争实践中,人们总结出了以下几种基本方法。我们只要掌握了这些基本方法,就可以按照客观的实际情况,创造出多种多样具体的、有效的灭火方法来。

1、隔离法:将着火的地方或物体与其周围的可燃物隔离或移开,燃烧就会因为缺少可燃物而停止。实际运用时,如将靠近火源的可燃、易燃、助燃的物品搬走;把着火的物件移到安全的地方;关闭电源、可燃气体、液体管道阀门,中止和减少可燃物质进入燃烧区域;拆除与燃烧着火物毗邻的易燃建筑物等。

2、窒息法:阻止空气流入燃烧区或用不燃烧的物质冲淡空气,使燃烧物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熄灭。实际运用时,如用石棉毯、湿麻袋、湿棉被、湿毛巾被、黄沙、泡沫等不燃或难燃物质覆盖在燃烧物上;用水蒸气或二氧化碳等惰性气体灌注容器设备;封闭起火的建筑和设备门窗、孔洞等。

3、冷却法:将灭火剂直接喷射到燃烧物上,以降低燃烧物的温度。当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该物的燃点以下时,燃烧就停止了。或者将灭火剂喷洒在火源附近的可燃物上,使其温度降低,防止辐射热影响而起火。冷却法是灭火的主要方法,主要用水和二氧化碳来冷却降温。

4、抑制法:这种方法是用含氟、溴的化学灭火剂(1211)喷向火焰,让灭火剂参与到燃烧反应中去,使游离基链锁(俗称“燃烧链”)反应中断,达到灭火的目的。

以上方法在实用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并用,以达到迅速灭火的目的。

(七)怎样参加灭火

“火光就是命令,为场就是战场”在历次灭火战斗中,出现了许多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先进事迹和英雄人物。我们的大学生是有高度文化和高度觉悟的青年,在同火灾斗争中,涌现出大量动人事迹。然而,火场常常是人员众多,情况十分复杂的场所,要迅速地扑灭火灾,必须统一指挥,协调一致,才能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成效地进行灭火战斗。我们的同学应该怎样做呢?

1、“一切行动听指挥”。为了有效地进行灭火,火场一般都要成立指挥机构。学校发生火灾,同学们常常们是灭火战斗的积极参加者。在火场上同学们自觉地听从指挥机构的指挥,是有秩序地进行灭火的关键。参加灭火战斗的师生员工和各专业队伍,在火场指挥机构的统一领导下,一般要组成四支队伍协同战斗:一支是灭火战斗队伍,协同公安消防队伍扑灭火灾;一支是抢救人员和物资的战斗队,主要协助消防队抢救人员和疏散主要物资;一支是警戒火场,维持秩序的战斗队;一支是后勤队,负责救护伤员,供应灭火战斗用的物资、器材和茶水。在火场上战斗异常紧张,分配什么工作就要干什么工作,而且要主动积极,认真干好。

2、要提高警惕,遵守火场秩序,防止坏人乘火场混乱之机,窃取财物,进行破坏活动。

3、在灭火战斗中,要注意安全,避免不必要的伤亡。火场一般都较复杂的火场,越是要有条不紊。既要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敢于战斗;又要避免不必要的牺牲,讲究科学方法,善于战斗。要攻得上,撤得出,切忌盲目行动。火场人员多,流动频繁,人们思想处于紧张状态;器械多,经常挪动;杂物多,通道不畅;人、物相互撞击情况经常发生。有的火场带电,甚至有危险物品。许多安全问题,领导和他人难于关照,主要靠自已勇敢机智,谨慎行事,保障自身安全。

(八)人身着火怎么办

第一,不能奔跑,就地打滚。某大学有一位女同学在进行实验时,不慎将正在燃烧的酒精灯打翻,酒精溅满了衣服,沾到哪里,烧到哪里,顿时全身起火;由于来得突然,她和一些在场的同学都惊惶失措,异口同声地叫:“快跑!快跑!”,结果火越火越旺。后来还是一位老师有经验,命令有上着火的同学“打滚”。那位女同学就地打滚后,在同学的帮助下,很快把火熄灭。可是,由于前面来了个“快跑”,所以烧伤仍然不轻。

第二,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迅速将着火的衣服撕裂脱下,浸入水中,或掼,或踩,或用灭火器、水扑灭。

第三,倘若附近有河、塘、水池之类,可迅速跳入浅水中,但是,如果人体烧伤面积太大或烧伤程度较深,则不能跳水,防止细菌感染或其他不测。

第四,如果有两个以上的人在场,未着火的人需要镇定、沉着,立即用随手可以拿到麻袋、衣服、扫帚等朝着火人身上的火点覆盖,扑、打,或帮他撕下衣服,或将湿麻袋、毛毯把着火人包裹起来。

第五,用水浇灭。但应注意,不宜用灭火器直接往人体上喷射。

(九)楼梯着火时楼上的人如何脱险

高等学校高楼甚多,教学楼、试验楼、学生住宅,多半是多层建筑,少者五六层,多者十多层。同学们生活、学习在这些场所,一旦突然出现火灾、由于没有思想准备,可能会惊惶失措。当发现楼梯口通道烟雾弥漫或熊熊烈火烧着楼梯时,更是急得团团转,不知如何是好。

在这种火灾面前,我们要有压倒它的勇气,要有临危不惧精神,要有敢于战胜它的胆识。当然,首先是要镇定自己的神志,保持清醒的头脑,想办法就地灭火,能扑灭的要尽量设法扑灭。例如,用水浇或用楼内存放的灭火机和消防设施,用湿棉被等物酸辣等等。如果不能马上扑灭,而火势越烧越旺,人有被火焰围困的危险,这时,我们应该避免不必要的牺牲,设法脱险。楼房着火,浓烟往往朝楼梯口通道蔓延,楼上的人容易产生错觉,以为楼梯已被烧断,没有退路了,其实并未烧着,完全可以设法掩护面部夺路而出。如果被烟呛得透不过气来,可用湿毛巾捂住嘴鼻,贴近楼板或者干脆蹲下来走。即使楼梯被火焰封住了,在别无出路时,也可以用湿棉被等物作掩护及早迅速地冲出去。

如果楼梯确已被烧断了,也应冷静想一想,查一查,是否还有别的楼梯可走;是否可从屋顶或阳台上转移;是否可以破墙而走,是否可以越窗而出。在没绳子、皮带和竹竿的情况下,可用被单、被套和长裤撕成条装结起当绳子荡下来,也可顺落水管滑下来。若有小孩、老人、病人等被火围困在楼上,更应用被子或毛毯之类的东西包好,用上述办法及早抢救脱险。

呼救,也是极为重要的。被为围困的人,没有办法出来,周围群众听到呼救,也会设法抢救,或报告消防队来抢救的。

(十)扑灭精密仪器设备火灾用哪能些灭火器

同学们生活在高等学校,经常进出设备精良的实验室、测试中心、计算中心、图书馆,这些地方发生火灾我们应该怎样去扑灭?道德明确不能用水去对付,水虽然可以扑灭这类火灾,但是,火灾扑灭了,仪器、图书、文物、档案同时也损坏了,达不到我们灭火的根本目的。这类火灾,我们常用以下两种灭火器来扑灭。

1、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机里的二氧化碳一般是液态灌装的,液态二氧化碳极易挥发气体,这种气体比原来液态的体积大760倍。当它从灭火器里喷出来时,部分成白色的雪花状物(又称干冰),温度很低。干冰吸收热量雾化为二氧化碳气体,覆盖燃烧物的表面,而二氧化碳气体则具有稀释和排除空气的作用,使氧或可燃气体的百分比含量降低,当二氧化碳占空气浓度为30%~35%时,燃烧就会停止。因此,二氧化碳具有窒息和冷却的作用,用它来灭火,事后不留痕迹,没有腐蚀、损坏作用。

2、1211灭火器。它所以能够灭火,主要是与燃烧物接触后,受热产生溴离子,并立即与燃烧中发生的氢游离基化合,使燃烧链锁反应迅速中止,将火扑灭,同进也有一定的冷却和窒息作用。用它来扑灭精密仪器、文物档案火灾,灭火效率比二氧化碳高4倍多,灭火后不留痕迹。

(十一)为什么不能乱拉电线

所谓乱拉电线,就是不按照安全用电的有关规定,随便拖拉电线,任意增加用电设备,这样做是很危险的。如某大学学生宿舍317室一位同学,于1989年4月3日,为了试听录音机,在宿舍里一个损坏了的插座裸露出的两个线头上接线,导线很不规则,又从褥子底下穿过,当日下午接线处打火,烧坏褥子,引起火灾,烧毁4位同学床上的被褥、衣物、书籍和一些公物,直接经济损失700余元,就是一个典型事例。

还应该注意的是,在学生宿舍内,许多同学都买了小型充电器方便电池充电用,但个别同学充电时,随意将充电器放在床铺上、枕头上或书本上,人却离开出去了,结果充电时间过长,引起充电器过热,造成短路,产生火花,引燃床上用品,造成火灾。以上事例,不过是个小的教训,实际生活中,引起的后果比这严重得多。例如,电线拖在地上,要能被硬的东西压破或砸伤,损坏绝缘体;在易燃、易爆场所乱拉电线,缺乏防火电厂、防暴措施;乱拉电线常常要避人耳目,工具材料等工作条件差,装线往往不用可靠的线夹,而用铁钉钉或铁丝绑,结果磨破绝缘,损坏电线;不看电线粗细,任意增加用电设备形成超负荷,使电线发热等。这些情况,多数都能造成短路、产生火花或发热起火,有的还会导致燃烧爆炸,甚至引起触电伤亡事故。

为了保证用电安全,防止乱拉电线,有关管理部门一般都有如下规定:

1、用电要申请报装,线路设备装好后要经过检验合格,才可通电,临时线路要严格控制,专人负责管理,用后拆除。

2、采用合格的线路器材和用电设备。

3、线路和设备要由专业电工安装,一定要符合有关安全规定。

(十二)为什么烟头不能乱丢

把烟头随意乱丢,碰到可燃物质,就可能酿成火灾,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我国发生的两声大火灾都与烟头有关,一是兴安岭森林火灾,一是某大城市体育馆被全部烧毁的大火灾。俗话说,“粒火能烧万重山。”我们对一个小小的烟头,决不可麻痹大意,掉以轻心。

物质燃烧的原理告诉我们,温度是燃烧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燃着的烟头,体积虽小,但它却仍是一个燃烧着的物体,温度很高。据测定,其表面温度在200~300℃,中心温度高达700~800℃,而一般可燃物质的燃点都在这个温度以下,如棉花为150℃,纸张为130℃,麻绒为150℃,布匹为200℃,涤纶纤维为390℃,松木为250℃,麦草为200℃等。当烟头的为源与这些可燃物接触时,很有可能把这些物质加热到它们的燃点而引起燃烧。如果烟头火源遇到易燃气体、液体时,危险就更大了,因为易燃气体和易燃液体挥发出的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够形成爆炸性的混合物,遇到一点火星,就会引起燃烧、爆炸。

乱丢烟头,是防火工作中的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全国城乡每天扔掉的烟头有数十亿只,分布范围之广,涉及人数之多,是任何引起火灾的火源不能相比的;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吸烟不慎,乱丢烟头引起火灾,教训是极其深刻的。除了前面讲的两起大火灾之外,日常生活中,有的人睡在床上或躺在沙发上吸烟,睡着后,烟头掉在被褥、衣服、沙发或地毯等可燃物上;有人把半截卷烟随手乱放,离开时未加熄灭,使火蔓延到书本、桌子、箱子、窗帘等物件上;有人把半截卷烟塞在衣袋里,把衣服脱在更衣室里,结果烟卷并未熄灭,引起衣服燃烧而扩大成灾;有的人把未熄灭的烟头漫不经心地随手乱丢,结果烟头落在楼梯角落里,落在废纸篓中,落在柴草堆旁,落在打谷场和晒棉场上,落在木屑、刨花里,落在草丛中,落在有易燃气体的下水道等地方的可燃物引燃了;有的人不遵守安全制度,在严禁吸烟的地方随意吸烟,结果引起了燃烧和爆炸。

乱丢烟头,虽说这只是个人生活问题,似乎微不足道,但是如一旦引起了火灾,不仅危及个人安全,更重要的是使人民生命受到危害,国家财产遭受严重损失,就会由个人的生活问题,变成负有重大政治责任或刑事责任的问题了。

(十三)为什么挪用消防器材是违法行为

这主要从国家机关公布的两个法规来看:

第一,消防器材是专用器材,不能用在其他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第二十三条明确规定:“消防车、消防艇以及其他消防器村、设备、设施,除抢险救灾外,不得用于与消防工作无关的方面。”

第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七款规定:“埋压、圈占或者损毁消火栓、水泵、水塔、蓄水池等消防设备,或者将消防器材、设备挪作他用,经公安机关通知不加改正的,要受到拘留、罚款或者警告处罚”。有少数同学无视这些规定,损坏、挪用消防器具,损毁设施,受到了学校行政纪律处分,有的甚至受到公安机关的拘留、罚款或警告处罚。如某高校六名学生酒后兴奋,用干粉灭火器互相喷射戏闹;二名学生在教学楼里谈恋爱至深夜,因楼门上锁出不来,用消防水带从二楼阳台上荡下来。他们受到了学校公安保卫和行政部门的严厉处罚。

(十四)如何防止火灾在学生宿舍发生

学生宿舍内要预防火灾,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不乱接电源。

2.不乱扔烟头。

3.不躺在床上吸烟。

4.不在蚊帐内点蜡烛看书。

5.不焚烧杂物。

6.不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7.不使用电炉等电热设备。

8.不擅自使用煤炉、燃点低、液化气灶具、酒精炉等可能引发为灾的工器具。如个别同学在实验室顺手带回实验用酒精,藏匿在床铺下,这些易燃体,燃点低,极易发生为灾,如有滴漏,一个烟头就可引起火或爆炸。

9.要人走灯关。嗅到电线胶皮煳味,要及时报告,采取措施。

10.台灯不要靠近枕头和被褥

(十五)如何防止爆炸伤害事故发生

爆炸,能为人类造福,同时,又可能给人们造成伤害。爆炸事故,即使遇上一次,其结果也是难以想象的。例如,湖北某大学的一位同学,当年在丹江水库工地进行教学,在爆炸开挖料场时,不幸砸伤腰部,住院治疗十多年末愈致残;又如江苏某大学一位同学参加爆炸实验演示,末按教师要求站到规定的方向和距离以外,擅自进入危险区内,被爆炸时飞出的物体击倒,当即身亡。

同学们在大学生活中,接触操作物及使用有爆炸性能的仪器、容器的情况还不少,例如,进行军事训练时要进入射击场,进行化学试验时可能要接触易燃、易爆物品;有的专业实习时要到爆炸现场等。为了保障安全,防止爆炸事故发生,同学们应该了解一些防爆炸方面的知识。

第一,要了解爆炸物的性能。我们接触爆炸物之前,必须了解爆炸物的基本性能,比如,它在什么条件下会爆炸,有多大的威力,可能造成什么样的伤害,等等,我们都要熟悉。

第二,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对于爆炸物物使用、管理、运输,国家有关部门都有严格的规定,单位也有各方面的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和制度,都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是安全的保证,我们必须严格遵守。比如,爆炸演示、试验、参观等,末经领导和指导教师允许,不得参与;试验剩余的爆炸物,必须如数上交,不私拿私用;不允许私带、私藏、转让、转卖、转借爆炸品;乘坐车、船和飞机、邮寄包裹、托运行李,不得夹带易燃品。这些规定,必须严格遵守,切不可大意,否则,造成爆炸事故,将会受到严厉处罚,甚至受到法律自欺欺人制裁。

第三,要严守岗位职责。同学们在进行试验、实习时,常常是、分组活动,几个有共同进行操作,这就要严格按照作规程行事,听从统一指挥,协调行动,恪守职责,否则,将会导致爆炸事故发生。

第四,依靠组织,解决异常问题。比如。丢失爆炸品,或发现有违反国家关于爆炸品管理规定的行为,同学们不要自行处理,更不能听之任之,必须及时报告老师、学校保卫或当地公安机关,便于组织上采取措施防止危害事故发生。

第五,严格按操作规程办事。

(十六)如何避免“乐中生悲”

近年来,一些公共娱乐场所发生严重火灾,造成青年学生伤亡的事故多次发生。最早是新疆,后来是长春市,而2003年3月29日在河南省焦作市发生的特大火灾,更是震撼全国。当日,焦作市一家录像放映厅发生火灾,将看录像的80人全部烧死,其中有某大学学生4人。这些惨痛的现实教育我们在参与娱乐活动时必须保持高度警惕,避免“乐中生悲”。

娱乐场所的防为工作,主要是娱乐场所业主的职责。可现在的一些私人业主为了省钱,装修时常用易燃材料,用电线路安装也极不规范,易发生火灾。同学们三思而行,不要到这样的地方娱乐,即使去了,与要注意以下几点,确保自己的人身安全。

1、思想上要保持警惕,不能有丝毫的麻痹。

2、要大体了解周围的环境,至少要知道安全通道在哪里,没有安全通道的场所,同学们一定不要去娱乐。焦作市的火灾悲剧就是因为录像厅老板反锁了大门,把通道堵死而造成的。

3、要注意所处声所有没有灭火器具,搞清楚放在哪个位置,该如何使用,做到预先心中有数。这样,遇到紧急情况才不会慌乱。

版权所有: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安全保卫部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6699号
邮编:250000 电话:0531-59556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