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正文

平安山一大简报

平安山一大简报

校内报警电话

济南主校区:
0531-59556110

泰安长城路校区:
0538-6229110 6233110

济南历下校区:
0531-82629110

部长信箱:
bwc@sdfmu.edu.cn

平安山一大简报【2025年第1期(总第29期)】
日期: 2025-03-03   来源: 安保部   浏览量:

平安山一大

2025年第1(总第29)


         安委会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20252

         安保部


※工作动态

一、12日,校(院)召开2025年安全工作会议,分析研判校(院)安全稳定形势,全面部署校园安全稳定工作,推动各单位、各部门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压实安全工作责任,筑牢校(院)安全发展底线。校(院)党委书记刘思金出席会议并讲话,校(院)领导班子成员出席会议。党委委员、副校(院)长张继国主持会议。

二、113日——117日,校(院)党委书记刘思金,中国科学院院士、校(院)长陆林分别带队开展寒假安全检查。校(院)相关部门负责同志陪同检查。


※会议精神

校(院)党委书记刘思金

2025年校(院)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节选)


第二部分:聚焦四个“底线工程”,坚决守好校园安全底线


各单位各部门要深刻汲取事故教训,紧密结合季节特点和自身实际,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部位,全面排查整治各类风险隐患,切实做到图之于未萌、防患于未然。重点守好以下四个“底线工程”:

一是坚决守住政治安全底线。政治属性是教育的首要属性。我们要把守牢学校政治安全作为重中之重,确保学校始终成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坚强阵地、始终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坚强堡垒。要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用好负面清单,强化阵地管理,坚决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牢牢掌握校内校外两个战场、网上网下两条战线意识形态领导权,确保不出现问题。要精准掌握师生思想动态,持续加强言行教育引导,警惕类似“夜骑开封”“白纸运动”“死亡三秒”等涉学生群体敏感事件,严防师生发表不当言论、过度发泄不满情绪,特别是对于攻击党、攻击社会主义制度的,要依法惩处、绝不姑息。要切实加强舆情风险管控,要加强舆情监测引导处置,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有效回应社会关切。完善舆情危机研判、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对苗头性隐患早发现、早解决,避免造成炒作,把不良影响降至最低;对热点舆情、重大舆情,立即组织力量做好引导处置,严防陷入舆论漩涡、形成舆情风险。

二是坚决守住学生生命底线。全面排查整治影响学生生命健康安全的隐患,特别是认真抓好《遏制和防范学生非正常死亡的若干措施》落实。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筛查,对心理障碍、家庭困境、学业压力、情感纠纷这四类人员,要精准开展预防预警、帮扶辅导,对心理问题高危学生及早干预、及时转介。健全完善“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配齐建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全面提升辅导员、班主任心理健康工作能力水平。要深化矛盾纠纷排查,完善信息监测机制,对在家庭、情感、学业、就业、心理等方面存在异常状况的学生要尽数摸排、及时干预、重点管理。健全联系学生机制,学生工作部、研究生部、团委、各学院、辅导员、宿管员、学生干部等要深入学生、贴近学生、服务学生,全面提高做学生工作的能力。强化“接诉即办”机制,对学生的诉求第一时间响应、最快时间解决反馈,坚决防止“小事拖大、大事拖炸”。要加强家校协同育人。建立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渠道和常态化联络机制,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落实学生安全监护责任,共同守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各教学单位要建立学生安全异常信息评估制度,及时进行预警,及时解决苗头性问题,防止学生个人极端事件发生。

三是坚决守住校园安防底线。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持续加强校园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统筹推进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有序落实智慧安防措施,拓展校园视频监控应用,积极推进“鼠标巡逻、探头站岗”校园安全风险防控新模式,切实提升整体防控能力。要坚决守好校门第一道关口。全面落实人员、车辆、物品进出管理和登记查验制度,安全保卫部要细化出入管理措施,建立黑名单制度,严防不法分子和危险物品进入校园。要强化校内巡逻管控。聚焦宿舍、食堂、教室、实验实训室、大学生活动中心、图书馆等重点部位和区域,紧盯开学放假、节假日、大型活动等重点时段,增加巡逻力量和巡逻频次,坚决防范突发事件。

四是坚决守住消防安全底线。今年以来,全省学校共发生火情35起,从起火原因看,违规使用充电宝、劣质电动车电瓶、线路老化等电气火灾31起,占总数的88.6%;从学段层次看,高校27起,占77.1%,占比最高;从事发地点看,学生宿舍29起,占比82.8%。从统计数据看,高校、学生宿舍、违规使用充电宝、劣质电瓶等是火灾的高危“危险源”。各单位各部门要汲取教训、把握规律,系统严密防范火情风险。要持续加强隐患排查整治。聚焦宿舍、食堂、教学楼、实验室等重点部位,开展常态化防火巡查检查。对宿舍内违规用电用火,以及线路老化、消防器材缺失损坏等“老大难”问题,要彻查彻改,不留死角。要持续深化“生命通道”专项治理。坚决整治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的问题隐患,坚决拆除人员密集场所门窗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铁栅栏、防盗网等障碍物,坚决清理妨碍消防车通行的障碍物,坚决遏制火灾事故的发生。要切实加强教育演练。各单位各部门要常态化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以扑灭初起火灾、疏散逃生为重点,强化实战演练,切实提升师生应急处置和逃生自救能力。



版权所有: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安全保卫部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6699号
邮编:250000 电话:0531-59556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