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正文

平安山一大简报

平安山一大简报

校内报警电话

济南主校区:
0531-59556110

泰安长城路校区:
0538-6229110 6233110

济南历下校区:
0531-82629110

部长信箱:
bwc@sdfmu.edu.cn

平安山一大简报【2025年第2期(总第30期)】
日期: 2025-03-05   来源: 安保部   浏览量:


平安山一大

2025年第2(总第30)


            安委会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20253

            安保部


※工作动态

一、217日—24日,校(院)安全工作委员会部署安排安全开学“第一课”活动。 校(院)党委书记刘思金在干部培训大会上讲授安全“第一课”,各单位和相关部门负责人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安全教育系列活动,为新学期开好局、起好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219日—26日,校(院)领导刘思金、王宇轩、刘传勇、马鲁豫、张占军、贾海宁、张继国带队以“四不两直”方式开展春季学期安全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改。重点对开展畅通生命通道专项整治、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专项整治、宿舍安全、实验实训室安全、食堂安全、用电用火安全等六个方面进行排查。在检查中,校(院)领导就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加强校园安全、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做好应急预案等工作提出要求。此次检查,发现问题现场立即整改32处,建立问题清单(限期整改)15处,制定整改台账,形成闭环管理。

五、33日,全省教育系统安全稳定工作视频会议召开。省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明出席会议并讲话。校(院)在勤笃楼150会议室设立分会场,校(院)党委副书记王宇轩出席会议,各学院党委书记、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上级会议精神

省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明

2025年维护全省教育系统安全稳定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节选)


第二部分:聚焦重点难点,坚决打赢防范化解风险隐患的主动仗、攻坚战


各地各高校要紧密结合当前节点和自身实际,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部位,全面排查整治各类风险隐患。

(一)坚决筑牢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防线。教育的第一属性是政治属性,学校处在意识形态斗争前沿,必须守好守住政治安全底线。要切实抓好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管理。全面加强对各类论坛、讲座、研讨会、报告会管理,严格落实“一会一报制”,切实把好政治关。要加强对报刊、自媒体、公众号和网红群体的管理,学校相关部门、院系和管理人员要切实负起责任,不能把校园网、新媒体官方账号简单放手给学生。要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政治引领,组织开展活动必须有指导老师全程跟踪指导把关,严禁放任学生自娱自乐、自导自演,严防劳工、极端女权等思想夹带渗透。要严格教材教辅出版、选用、推荐,强化审核把关,确保不让有问题教材教辅进入课堂、进入学生书包。要持续加强师生言行教育引导。时时提醒提示师生规范自身言行、合理表达诉求,高度警惕类似“夜骑开封”“白纸运动”“死亡三秒”等涉学生群体敏感事件,严防师生发表不当言论、过度发泄不满情绪。要坚决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定期分析研判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掌握校园及周边宗教活动信息,常态开展师生宗教信仰情况摸底排查,掌握清晰底数,强化动态管理,跟进教育转化,妥善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严防宗教向校园渗透。要切实筑牢涉教舆情处置防线。加强与宣传、网信、公安等部门协同联动,强化涉教涉生舆情跟踪、信息共享、联动处置。要加强舆情工作队伍培训培养,不断提高主动发现问题隐患风险意识和应对处置能力水平,做到关键时候顶得上、打得赢。

(二)全力做好重点群体教育稳控。每逢重大节日、重要会议,往往是利益群体串联聚集、集访滋事、借机发声、制造影响的高发期。要着重做好信访群体稳控。近期,“民代幼”群体全国联动、省内抱团动向突出,聘任制教师群体策划罢课集访预警信息增多。要深入分析群体诉求,诉求合理的妥善解决到位,诉求无理的政策解释和教育疏导到位,生活确有困难的帮扶救助到位,引导相关人员主动息诉罢访。对排查发现的重点信访事项,要搞好分类督导、跟踪督办,落实好教育引导、管理约束、依法处理三个环节硬措施,坚决防止重点人员漏管失控、串联声援、借机滋事。要切实加强少数民族师生管理。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精细做好日常管理、服务保障,确保少数民族师生始终保持稳定。要针对“3.14拉萨打砸抢烧”、十四世达赖90岁生日等涉藏敏感节点,部署落实专项维稳措施,坚决防止发生涉校静坐聚集、举旗举像、极端暴力等涉藏敏感情况。要密切关注疆籍学生思想行为动态,切实做到动知去向、行知轨迹,特别是关注日常消费水平变化,紧盯小范围聚会等高档消费情况,防止他们被煽动利用。要严格外籍师生服务管理。严格规范来鲁留学生的招生、教学、管理和服务工作,积极开展留学生入学教育,强化守法守纪意识,进一步核查校内公共设施标识,坚决避免出现留学生专用字样。要健全对外籍教师的日常监管和履职考核,加强师德师风规范管理,避免涉外籍师生负面舆情的发生。同时,要切实维护整个教师队伍的安全稳定。突出抓好师德师风建设,教育引导广大教师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切实规范职业行为,构建健康和谐、清爽干净的师生关系。要不断完善师德失范处置机制,加强日常监管,畅通举报渠道,对查实的师德失范问题,依规依纪依法严肃处理;同时,对恶意侮辱、谩骂、诽谤等侵害教师的行为,要从严处理,坚决维护教师合法权益。当前,要重点强化教师工资待遇发放情况监测,各市要督促县级扛牢“三保”责任,全力保障教师工资发放。

(三)全力抓好校园安全巡查管控。校园安全工作点多线长面广、任务千头万绪,各地各校要牢牢抓住重点部位、关键环节,针对性加强安全防范。要持续加强校园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坚持校园人防、物防、技防“三防合一”、整体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要巩固专职保安员配备率、学校封闭化管理率、一键式紧急报警和视频监控系统达标率、学校“护学岗”配备率“四个100%”,高校要深化警务室标准化建设和“校园天眼”工程建设,不断提升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水平。要坚决守好校门第一道关口。全面落实人员、车辆、物品进出管理和登记查验制度,中小学幼儿园要全面落实校门管理规定,高校要“因校制宜”细化出入管理措施,对违反规定的人员和车辆建立“黑名单”制度,严防不法分子和危险物品进入校园。要巩固校园周边综合治理成果。持续强化落实“学校吹哨、部门响应”机制,对校园周边安全隐患定期查、及时报,重大风险隐患第一时间报告,及时妥善处置。要规范学生入校离校秩序,因校制宜分年级、分班级制定错时错峰接送方案,确保学生“随到随进”、“随出随走”,接送车辆“即停即走”,严防校门口人员聚集扎堆。要持续抓好校园消防安全。常态化开展防火巡查检查,做好校内人员密集场所“拆窗破网”工作,纠治锁闭安全出口、占堵疏散通道等违法行为,对宿舍内违规用电,以及线路老化、消防器材缺失损坏等问题,彻查彻改,坚决遏制火灾事故发生。

(四)持续深化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中央纪委和教育部决定,今年将继续开展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专项整治。开学初期是学校食品安全问题多发易发期,各地各校要切实守护好师生“舌尖上的安全”。要强化学校主体责任。健全食堂和供餐单位内部控制、岗位责任、运营监管、安全生产等管理制度,对照学校食堂设施设备配备标准和要求,配齐“三防”设施设备,确保学校食堂流程布局合理、功能区间齐全、设施设备完善、满足师生就餐需求。全面推行“校长陪餐制”和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制度,倒逼食堂管理责任落实。要突出抓好隐患排查。协同属地市场监管、卫生健康部门全面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工作,重点严控食材采购、进货查验、加工制作等关键环节,切实加强学校饮用水安全管理,有效预防食源性疾病,保障师生饮食安全。对于承包经营或校外供餐的,要严格落实准入、考核评价和退出机制,严查违规转包、分包行为。要持续做好巩固提升。认真梳理总结专项整治开展以来的好经验好做法,巩固“调模式、定食谱、控食材、核价格、强监管”机制成果,不断提升“校园餐”管理规范化水平,从源头上筑牢学校食品安全防线。

(五)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我省2025届高校毕业生预计超过89.8万人,较上年增加5.6万人、增长8.9%,总量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现在已经进入高校就业季,各高校要抓早抓实抓细,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大局稳定打好基础。要深入实施春季促就业攻坚行动。持续拓展实施“访企拓岗”行动,积极主动邀请用人单位进校招聘,加强校企供需对接,落实就业困难群体一对一帮扶责任,推动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要坚决保护毕业生合法权益。配合有关部门依法严厉打击虚假招聘、售卖协议、黑职介培训贷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学生就业安全教育和诚信教育,帮助毕业生主动防范求职风险。要密切关注舆情动态。高度重视学生因就业压力带来的情绪宣泄和社会传播扩散,防范媒体炒作就业形势、就业歧视、高学历低就业等话题,放大就业困难与焦虑。要特别关注未就业群体思想动态和利益诉求,妥善化解矛盾纠纷。要扎实做好学生毕业工作。学生能否顺利毕业,关系着每个学生的前途命运。各高校要加快毕业手续办理和证书发放工作进度,补考毕业生成绩合格后要第一时间换证发证,为毕业生求职预留更多时间。同时,要高度关注未能顺利取得毕业证、学位证的学生群体,做好思想教育和疏导引导,防止出现极端行为。

(六)坚决守好学生生命安全底线。近期,我省发生多起学生非正常死亡,林武书记、宇燕副书记、海波常务副省长等省领导作出指示批示,要求进行专题研究并作出安排部署,建立齐抓共管工作机制,组织各类学校全面摸排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家庭生活、遇到的困难困惑等情况,及时疏导情绪,帮助化解矛盾。各地各校要坚决贯彻落实省领导指示要求,把学生安全作为学校安全工作的底线,坚持预防为先,突出源头治理,最大限度减少学生非正常死亡事件发生。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配齐建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全面提升辅导员、班主任心理健康工作能力水平。要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筛查,对心理障碍、家庭困境、学业压力、情感纠纷等各类人员,精准开展预防预警、帮扶辅导,对心理问题高危学生及早干预、及时转介。要深化矛盾纠纷排查。健全联系学生机制,充分发挥校领导、班主任、辅导员、宿管员、学生干部各方作用,深入学生、贴近学生、服务学生,全面提高做学生工作的能力。要强化“接诉即办”机制,对学生的诉求第一时间响应、最快时间解决反馈,坚决防止“小事拖大、大事拖炸”。要加强家校社协同育人。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引导各方面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成才观。要强化家庭教育基础作用,引导家长正确看待成绩、升学、就业,对子女成才保持合理预期。要发挥学校教育主导作用,落实“双减”政策,规范办学行为,严禁假期违规补课、提前开学和延迟放假,严禁日常要求学生早上学、晚放学,甚至借托管、自修自习之名行补课之实。特别是对纠治高中“611”超时学习问题,要严格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安排部署,常态化开展抽查检查,对违规行为及时制止纠正,切实杜绝由此引发的舆情或学生安全事件。要健全事故复盘机制。坚持“尽职免责、失职追责”原则,今后,对每起学生非正常死亡事件进行复盘推演、剖析原因,核查在教育教学、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防范同类事件重蹈覆辙。


(内部资料,注意保密,严禁在QQ、微信等社交软件存贮、传输)



版权所有: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安全保卫部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6699号
邮编:250000 电话:0531-59556110